室内单模光缆是一种专为室内环境设计的光纤传输介质,其核心特性与优势使其成为长距离、高速率数据传输的理想选择。室内单模光缆的性能要求如下:

衰减性能
单模光缆的衰减系数是核心指标,直接影响传输距离与信号质量。在1310nm波长下,衰减系数需≤0.36dB/km;在1550nm波长下,需≤0.22dB/km。低衰减特性可减少信号中继设备的使用,降低建设与运营成本。例如,在数据中心长距离连接中,低衰减光缆能确保数据在数十公里内稳定传输,无需额外信号放大。
色散特性
色散系数是系统设计的关键参数,尤其对大容量、长距离系统影响显著。单模光缆的色散值需≤3.5ps/nm-km(1285nm-1330nm波段),零色散波长范围应在1300nm-1322nm内,零色散斜率≤0.092ps/(nm²·km)。低色散特性可避免光脉冲展宽,支持高速信号(如40G/100G以太网)的长距离传输。
光学几何特性
纤芯直径:标准单模光纤纤芯直径为9±0.5微米,包层直径为125±0.7微米,纤芯/包层同心度偏差≤0.5微米。精确的几何尺寸可确保光信号单一模式传输,减少模间干扰。
模场直径:在1310nm波长下,模场直径需为9.2±0.3微米;在1550nm波长下,需为10.4±0.3微米。模场直径的精确控制可优化光耦合效率,降低连接损耗。
机械性能
抗拉伸强度:光缆的zui小筛选张力需>0.7GPa,动态疲劳度≥18,确保在敷设与使用过程中承受拉力而不损坏。
弯曲性能:宏弯损耗(100圈,50mm直径)在1310nm波长下≤0.05dB,在1550nm波长下≤0.10dB;宏弯损耗(1圈,32mm直径)在1310nm与1550nm波长下均≤0.5dB。优异的弯曲性能可适应室内复杂布线环境,如穿管、拐角敷设。
环境适应性
工作温度范围:需覆盖-30℃至+60℃,适应不同室内环境温度变化。
阻燃性能:护套材料需符合阻燃标准(如LSZH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),在火灾中减少有毒烟雾释放,保障人员安全。
防潮防虫:护套需具备防潮、防虫、防鼠特性,保护内部光纤免受环境侵蚀。
传输速率与带宽
单模光缆需支持高速数据传输,如10Gbps、40Gbps甚至100Gbps,且通过CWDM/DWDM技术实现多信道复用,单根光纤可支持数十至数百个信道,满足大数据、云计算等高带宽需求。例如,在数据中心内部连接中,单模光缆可承载海量数据,确保服务器与交换机间的高速通信。
兼容性与扩展性
波长兼容性:需支持1280nm至1625nm全波段传输,兼容现有及未来光通信设备。
信道复用能力:通过CWDM/DWDM技术,单模光缆可实现多信道复用,提升带宽利用率。例如,支持16个CWDM信道或400个DWDM信道,满足未来网络升级需求。
施工与维护便利性
柔韧性:光缆需具备良好的柔韧性,便于穿管、弯曲敷设,减少施工难度。
预留长度:在终端设备处、配线架处等位置需预留足够长度,便于日后维护与检修。
故障定位:衰减均匀性需良好,避免因衰减突变点导致故障定位错误,提升维护效率。